2025.06
文/編輯部
旭原營運處業務副總范正明,2024年12月自同業轉戰磊山。他以「業務為本、人為核心」為理念,在制度變革與市場挑戰中,帶領團隊不斷進化。「我看見的磊山不只是制度完善,更是一種對人才與社會都有長遠眼光的企業文化。」范正明副總侃侃而談。
(圖|旭原營運處執行長 范正明副總)
軍旅退伍到轉換保險業
從軍旅退伍到轉戰保險業,這一路走來,范正明副總歷經挑戰與轉彎,但他始終堅信:努力不會白費,只要你肯面對、不找藉口,就有機會找到自己的舞台。他用行動證明,成功不是靠背景,而是靠選擇與態度。而這樣的信念,也在磊山得到了共鳴與延續。
剛踏入保險業的范正明副總,是個不折不扣的『拼命三郎』。「剛開始做保險,沒有技巧,就是靠不放棄。」有一次,他向一位朋友推薦商品,對方連續拒絕,他不氣餒,換了一個方案繼續講。從晚上十點講到凌晨一點,三個小時不間斷,最後是對方女朋友忍不住下樓說:「好了啦,買一買啦!」十年後,這位朋友因為這份保單受益,感激的說:「幸好當年你沒有放棄我,如今讓我度過難關」這句話,成了他業務生涯中最真實也最動人的回饋。
業務心法:開發與溝通 相輔相成
多年之後開始思考:「難道每次都要靠三小時才能成交嗎?」他意識到,業務工作的關鍵不只在『拚』,而在於『法』。他提出兩個關鍵字:「開發」與「溝通」。開發,是主動認識新朋友的能力,不管是透過社團、日常生活、還是轉介紹。溝通,是將關係轉化為信任的橋樑,是理解對方需求、說出對的話,而不是只想成交。
「你溝通再厲害,如果沒有人讓你談,也沒用;你有很多人脈,卻不敢開口,也沒用。」
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只靠一波人脈撐業績,更不要停在「主任症候群」的舒適圈裡。「真正優秀的業務,是每天都在開發、每週都在練習溝通,不斷進化,才不會被市場淘汰。」
成為「保險企業家」,不只是業務員
磊山不是一個只看短期業績的地方,而是一間期許每一位夥伴都能成為具備夢想與責任感的「保險企業家」。鼓勵夥伴以保險為核心,勇於創新、敢於冒險、樂於領導,並透過【專業】、【服務】、【產品】、【科技】、【品牌】五大賦能平台,打造屬於自己的永續事業。
公司推出的「認證培訓學程」,讓每一位業務顧問都能依自身興趣與客戶需求,選修資產傳承、退休規劃、保障規劃等領域課程,邁向真正的專業深耕。
「這不是一套制式訓練,而是真正根據夥伴想走的路,給出對應的資源和支持。」
他也高度認同磊山在人才招募與晉升制度上的理念-不過度菁英化、不片面求快,而是看重「態度、潛力與成長幅度」,並透過時間與培育,讓每一位主管位階都名符其實,走得穩、站得住。
落實磊山公益精神 不是一次性幫助,而是長期同行
范正明副總對磊山的公益文化也深有共鳴。
「這裡的公益,不只是捐錢,而是實實在在去想:怎麼讓被幫助的人,也能慢慢站起來。」
「磊山推動的【公益培力】,並非單向給予,而是協助公益團體建立自給自足的能力,透過磊山資源整合與串聯,傳播理念、提供科技工具與技能支持與訓練,讓這些組織真正能走得更遠、更穩。
磊山相信『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』不只在短期補上資源缺口,更想陪著受助者一起成長,一起創造更深遠的社會影響。
「公益這件事,其實跟保險一樣,都是在說『陪伴』。」
「我們不是一次性的捐助,而是以帶狀公益方式,一起陪伴公益團體撐過風雨,一起走那條長路。」
給保險業新人:成功的人找方法,失敗的人找藉口
「現在的市場確實有挑戰,但關鍵不是市場環境,而是有沒有持續開發?敢不敢溝通?願不願意突破自己?」范正明副總語氣堅定地說。
他用過來人的身分提醒新人:「可以不會投資型商品,但不能永遠不去學;可以不熟外幣保單,但要弄懂匯率風險怎麼說;可以不賣分紅型,但要理解客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」
不能總靠停售的商品來帶業績,賣得好,不是因為商品停賣,而是因為真的說得出價值。
「成功的人找方法,失敗的人找藉口。別人在艱難時期做出成績,我們為什麼不行?」
他相信,真正的差別從來不是背景、資源,而是態度與選擇。在磊山,你不是一個人在努力。這裡是一群人,一起相信未來,一起為理想拚搏的地方。「在一起 更美好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