磊山保險

擁 報 磊 山 Leishan style
理財前哨

登山、潛水、溯溪,光靠意外險不夠!戶外運動3險種比較

2025.06

分享

登山、潛水、溯溪,光靠意外險不夠!戶外運動3險種比較

文:摘錄自天下雜誌/財經五角課

暑假來了,登百岳、深潛,只買意外險,小心緊急救援費用不在保障內!後疫情時代,戶外運動崛起,登山險、特定活動險差在哪裡?打高爾夫球的最大風險,不是意外,竟是一桿進洞要破財!

登山健走,在疫後吹起熱潮,台北大縱走一躍成週末最時興的社交活動之一,今年還沒過一半,參與人次已破1.7萬,逼近去年全年。

根據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,2024年的運動人口中,從事戶外運動佔比近八成為大宗。但隨著人群走向戶外,意外也頻生。光是山域事故,2023年山域事故遇難人數786人、48人死亡,成因以迷路佔大宗,但不乏創傷、墜谷、高山症等。

「民眾爬山如出現高山症,可能被視為疾病,意外險是不賠的,」磊山保經天天特許營運處業務總監陳證莆提醒。事實上,因應戶外活動熱,產險公司陸續推出登山綜合險、特定活動險等險種,在原本意外險保障意外身故和意外醫療理賠外,新增登山特定風險和緊急救援費用保障。

特定活動險更擴大保障範圍,不限登山,納入國人也熱衷的溯溪、潛水、滑雪等運動。

暑假來臨,舉家出遊、從事戶外活動的機會大增,如何玩得開心,同時做好人身保障,《天下》採訪保經代通路及產險公司,整理三大投保指南。

指南一:在國內爬山,視情況買登山險

國內有郊山和百岳,風險程度不同,投保險種也有差異。

陳證莆建議,郊山的風險程度低,意外險就夠;但攀登百岳或多日縱走,建議購買登山險,因為登山險才有緊急救援費用,也就是在登山過程因天候變化走失或跌落山谷,需要緊急搜救與醫療轉送,費用可轉嫁由產險公司負擔。

此外,熱愛山林的民眾要留意,若前往台中、花蓮、南投、屏東、苗栗縣爬山,一旦是特殊管制山域,如雪山、玉山、奇萊山、能高山等,必須依規定投保登山險。

這些縣市政府也明定,一旦查獲身故、傷害醫療及緊急救援費用的最低保額違規,縣市政府可處以罰鍰。

若登山行程涵蓋溯溪,陳證莆建議,宜選購特定活動險,非登山險,因為若在水域發生意外,才有理賠。

指南二:赴歐爬山,留意最低醫療保額

若是參加海外登山團,光買旅平險也不夠。「旅平險條款將登山、攀岩、潛水明列為除外不保事項,」陳證莆提醒。若要加保,登山險也不適合,因為保障範圍只限國內,因此出國爬山,只能選特定活動險。陳證莆補充,若是去歐洲爬山,依申根簽證規定,最低醫療保額須達3萬歐元(約100萬台幣),且須含醫療急救與遺體送返保障。因此購買特定活動險時,要留意保額是否足夠。

若是出國從事潛水、滑雪等活動,亦可投保特定活動險。投保前可留意條款,依風險程度分成一級和二級,相同保額,二級活動保費較便宜。

指南三:高球族防破財,可買一桿進洞險

戶外運動除了要防意外受傷,從事高爾夫球運動,更大的風險可能是「破財」。因為球友間有不成文規定,一旦一桿進洞,必須宴客,產險公司遂推出一桿進洞險,保額1萬到10萬台幣都有,在高端球友圈詢問度很高。

陳證莆提醒,一桿進洞險是附加險,須搭配責任險,無法單獨投保,且多數產險公司都會要求保戶出示活動日期、球場資訊及參加者名單,進行核保審核。

據通路試算,保額2萬,保費約1000至1700元,保額10萬,保費超過6000元。

不只一家產險公司主管告訴《天下》,近年高球險損失率節節攀高,甚至有公司損率已超過百分之百,因此已有部份業者基於風險控管,如兆豐、新安東京,僅有限度承接。

為防止道德風險,一桿進洞險必須在活動前1天完成投保且生效,不接受當天投保。

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