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1
文/編輯部
磊山保經提醒:提前檢視財務配置與轉嫁風險,善用複利效應,穩健築起退休基石
隨著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,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%,這意味著醫療需求和長期照護壓力勢必大幅增加,同時,勞動力減少與撫養比升高,使青壯年面臨愈加沉重的經濟負擔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規劃無憂的退休第二人生,成為每個人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,若民眾單靠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,可能無法滿足退休後的生活需求,例如,勞保所得替代率可能不足以應付日常開支,更遑論應對不斷攀升的醫療支出,在這樣的情勢下,提前規劃個人財務藍圖,成為面對高齡化挑戰的關鍵一步。磊山保經呼籲民眾從剛踏入社會時,就應該系統性的盤點財務資源,並妥善規劃醫療與長期照護風險的轉嫁策略。唯有如此,才能為自己打造穩健的保障基礎,迎接退休生活的美好篇章,盡情實現精彩人生!
透過「先求有,再求好」的人生規劃,滿足多元需求
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經濟能力與負擔條件,磊山保經台中營運處業務副總何美齡提出「先求有,再求好」的規劃原則,強調民眾應根據人生階段的需求進行分階段的保障規劃。她建議從基礎保障著手,例如醫療險與壽險,優先應對日常風險,隨後逐步增加重大疾病險、長期照護險,以及年金險、儲蓄險與投資險等進階保障,逐層構建完善的財務與風險管理計劃。同時,她特別強調動態調整的重要性,定期檢視人生規劃,確保保障內容隨需求變化同步更新,避免保障不足或過度配置所帶來的壓力,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輕鬆應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,更能實現生活的長期安穩與無憂。
盡早盤點醫療與個人財務規劃,有效覆蓋人生風險
面對高齡化社會的挑戰,何美齡呼籲民眾應提早盤點醫療與財務規劃,為未來生活做好周全準備。在醫療規劃方面,定期健康檢查是維持健康的首要步驟,能及早發現潛在健康問題,進一步進行治療或調整生活方式,有效延緩或預防疾病的發生。此外,全面的人身保險規劃也至關重要,包括壽險、醫療險、意外險、重大疾病險、長期照護險與癌症險。這些保障能有效覆蓋人生風險,幫助個人與家庭應對突發事件及長期需求,確保生活的安全與品質穩定。她指出,提前規劃保險策略,不僅是對自己健康的承諾,更是對家人的未來負責,能夠在面對高額醫療費用或照護需求時減輕財務壓力。
財務規劃應從入社會第一天開始,複利效應讓您從容面對退休及各階段需求
在財務規劃方面,何美齡建議從分析收入與支出結構著手,檢視現有的投資與儲蓄方式,確認風險管理策略是否完善,並制定符合個人目標的行動計畫,定期檢視並調整策略,有效利用複利效應,不僅可以穩健累積資金,還能為退休生活提供可靠的經濟基石。 以25歲的小陳為例,他每月存下一萬元,進行財務規劃,投入年報酬率6 %的投資型保單中,連續存款20年,等到64歲退休時,可領約一千三百多萬,且第一時間就擁有百萬身價保障家庭;而他的同學小張認為退休規劃不急,直到35歲才開始儲蓄,同樣投入6 %報酬率的投資型保單,每月存一萬元存20年,累積至64歲,僅可領約七百多萬。兩者起步時間的差距,雖投入一樣的儲蓄,最終竟相差近六百萬元,充分彰顯提早財務規劃的重要性。磊山保經提醒,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,民眾要關注的不僅是當下的生活,更需要即早進行準備,善用工具為人生每一個階段做好準備,才能享受快樂的退休人生。
*財務規劃比較表,根據現行投資型保單進行試算*
姓名 |
開始規劃年齡 |
每月儲蓄金額(元) |
規劃年限(年) |
年報酬率(%) |
64歲累積金額 |
小陳 |
25 |
10,000 |
40 |
6% |
$13,473,820 |
小張 |
35 |
10,000 |
30 |
6% |
$7,557,770 |
*此試算僅供參考,保單收益與風險並存,實際收益視市場表現及投資選擇而定,建議諮詢專業保險業務人員以獲取更精確的規劃建議。